從2015困擾至今的想法,最近終於整理出一點脈絡了。
擔心碰這類題材會被電,不過既然是辛苦寫好的為什麼不能放? 牙一咬眼一閉就發文啦☆

自覺富含銅鋰鋅的中壢李姓(?)人士慎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
有些台獨主義者主張台灣不是被國民政府治理,而是被竊據,與國民黨史觀強調日據而非日治時期,脈絡類似。

可能是因為民眾裡存在「政府又不是沒做過好事你怎麼可以選擇不諒解」的鄉愿論點,使得對該政權反感的人必須把它塑造為外來的暴力,而非具有正當基礎的政權,黑白分明簡單粗暴,好讓一般人產生共鳴。

我認為,就歷史觀點,為那個時期的人討公道時,用被治理的角度來討論具有重要意義。因為當時的人就是因為被統治、因為政策而受害。

雖然慰安婦議題經常和南京大屠殺並列,但同樣被殖民的朝鮮和台灣,在該時期本身就具有差異了,與中國的立場更是天差地別,不是一個「同樣都被日本傷害」可以總結的。

為了訴訟效率和讓人看見,同一事件受害者提起集團訴訟,成為共同原告是比較實際的做法,但是我個人很討厭中國(以及其他中原本位主義者)代言台灣去譴責日本。(一邊譴責日本還一邊佔台灣便宜這點最煩人)

慰安婦的共通點是,來自日本國土和受其統治地區。南京人民則是被侵略戰爭的惡行所害。

各國的例子不應混同,該分開來就當時該地背景討論,否則連「受到傷害應該要採取怎樣的態度」都必須看你的臉色,算什麼幫人家討公道?只是把其他國家的痛苦拿來為自己的仇恨背書而已。

以前看過某些自稱在為慰安婦抱不平的中國人,因為台灣修正課綱的事情和人吵起來後,竟然嘲笑:「你阿嬤是慰安婦你是日本雜種」。

我對這種人感到噁心。總覺得他們的正義是為了自己而存在,傷害別人也在所不惜。

有點擔心有人會以為慰安婦一定要像噗浪上流傳的漫畫裡那位韓國阿嬤一樣慘才有資格發聲。但是即使在現代日本,性侵受害者依舊很難得到輿論支持,經常被要求噤聲。或許不拿出這麼極端的例子,日本人就看不見吧。

相信日本還是有願意正視歷史、正視受害者的人,但是跳樑小丑總是很多,讓人感覺厭世。(在這個課綱依舊為政治服務的時代,課外吸收歷史知識就像補充維他命一樣重要)

明治維新之後突然崛起的日本,踏上的是一條踐踏他國甚至糟蹋自己國民的強盛之路。從選擇用這種方式徵召(?)軍妓,且對軍妓身心健康毫無保障甚至虐待,可以看出日本女性地位的極度低落。一個不重視人民的國家,再強都只會讓人反感而已。

貪婪如蝗蟲的日本帝國是二戰前的「強國」。對周遭的國家來說,光是在它旁邊就是災難。(課本裡對殖民和侵略戰爭略去不提,足見即使有悔悟的意思,卻缺乏正視過去的覺悟。)

關於殖民,我感覺官方大概不是真心覺得自己進行侵略有錯。年輕的一輩則是直接不明究理地被灌輸了「戰爭是不好的」、「和平萬歲」,缺乏反思機會,甚至對戰後美國指導下的和平不耐煩。

國家機器並非只有光明面,戰爭和殖民其實是人類歷史習以為常的一環,還有餘力感到反感,是因為支配尚淺,幸運得以脫身。若是時日一長,就不好說了。

但是,就慰安婦議題,日本該做的不是對殖民朝鮮道歉,而是要為過去惡待自己治下的人民道歉,為傷害了這些人道歉。

慰安婦不是民族二字可以涵括的問題。

在日本,頑固反駁二戰史的團體常說「關於慰安婦是韓國在造謠」,就是因為無條件站在國家民族這邊,忽視了戰時是全體人民都被國家壓榨的背景,只會用民族去分「他們」和「我們」。

很多人談到慰安婦議題時,往往會流露出某些態度,我聽了總是微妙的不舒服,不外乎「日本人糟蹋了本來屬於婚配資源的女性」和「我們的女人被當做軍妓是我們民族的恥辱」。

被強迫而積極反抗的女人,在父系社會眼中又比為了生活賣皮肉的女人高貴,所以一旦有人提出其中有「自願」的可能性,就會被視作對慰安婦的侮辱(但是這類人經常罵完後轉頭又做出戲謔慰安婦處境的發言,他們的腦部結構真是一團謎。)

真的不可能存在自願的案例嗎?以國家的角度,用哄騙、利誘、施壓、強擄,都可以得到結果。如果用民族精神洗腦得當,人民對於國家施加的不利益是很有可能自主響應的。

至於「正常人怎麼會讓家中的女性去赴險」,韓國是怎麼樣我不知道,在台灣,賣妻女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

日治初期的台灣文獻有過丈夫讓妻子出去賣身,賺錢供自己吸鴉片的記錄,日治時期的台籍作家呂赫若的<牛車>裡也出現丈夫靠不住,身為一家之主的妻子無奈之下去賣春養家的情節。

戰後的十大傑出青年賴先生則在自傳<乞丐囝仔>裡提到姐姐被父親賣去私娼寮好紓解家裡經濟困難。

說到底,當時的社會氛圍裡,女兒是賠錢貨,妻子如衣物,在生活困難時,作為備用財產的妻女最容易面臨犧牲自我的選擇,賣皮肉的錢又比做工來得快。

自身被飢餓所逼而自願、國家許諾物資可以養活家人而自願,又有何可恥?

說存在「自願」的可能性是侮辱,除了可能刺激被強迫者的傷痛,最後依舊牽扯到男人的臉面。儘管受壓迫的最下層是女人。

當事人被視作民族尊嚴的傷疤,同時,性侵受害者經常無可避免地遭受第二次精神創傷的命運:

失了本來作為一個「純潔、能正常結婚生育」的女子擁有的未來,被社會判定為殘次品。

這些阿嬤不是什麼象徵,她們是一個個被統治自己的政權傷害的個體,被男性構築的體系困住的女性。

****
寫在文後:
韓國比起台灣反日情結特別嚴重,我想是因為他們在甲午戰爭前已經是國家了。日本也深知這點,所以對朝鮮的統治比起對台灣更加壓迫。怎樣的對待就會換來怎樣的觀感。


今年夏天去韓國玩時,我感覺到,即使作為藩屬國,韓國也是端著一種「因為中國皇帝是龍,所以國王勉強降格為鳳」的矜持,並且很早就發展韓文意圖和中國畫界限。


中國天朝式的貿易是「別人來朝貢,我們賞賜回去」,私底下朝鮮民族則認為「我方使者朝貢中國,中方使者朝貢我國」。在被割讓前,都是朝鮮地區的民族彼此競逐勢力,又歷經了兩大王朝,民族意識培養得很穩定。

我想說的是,拿韓國來比較台灣,然後說長期生活在動盪環境下,對中原政權缺乏認同的移民是漢奸、皇民,根本智障。

在中國,某些人就只有這種時候會吹捧南韓心機超重。,還曾有人因為韓國把自己與漢文化沾邊的產物(在端午節同一天舉行的在地祭典風俗)拿去申請文化遺產成功,就造出「韓國聲稱端午節是他們的」這種謠言。

且不提韓國民族性如何,至今韓國的形象被台灣和中國的有心人士抹黑得很嚴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殖民 歷史 討論
    全站熱搜

    袋裝柴郡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