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osama  
歷史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少女奧薩瑪,是2005上映的阿富汗電影。開頭就是戰爭寡婦上街爭取工作權,被水柱驅趕的畫面,帶領我們窺見這些女性的困境。

家裡男人在戰爭中全死光了,女人不能抛頭露面,無法謀生,難道要餓死嗎? 

在塔利班統治下,奧薩瑪的媽媽也被醫院解雇,
家裡沒有男丁只好讓還沒發育成熟的奧薩瑪剪掉頭發,假裝成少年出外賺錢養家。

電影中奧薩瑪的祖母為她唸了個奇妙的故事,穿過拱橋,男人變為女人,女人則變為男人。就像奧薩瑪這個名字,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一個女人。在遠古,比起性別,展現出勞動力才是更重要的。如今有勞動力的女人卻被關在家裡,不可不謂諷刺。

奧薩瑪被同齡的孩子圍起來質疑不是男人,被迫爬樹證明自己時,
我心裡想:為什麼不痛揍幾個人?那不是更能表現男孩被期待的樣子嗎?

然而我突然意識到,這是因為教育的差異。

我能夠接觸到男性,知道他們被怎樣教育,我也被允許做像男孩子一樣的事,但我可以『選擇要不要』這麼做。

奧薩瑪沒有被這麼教導過,她被關在家裡,只知道女性應該要是什麼樣子。這個女孩面對男人的世界完全不知所措,而且,她別無選擇。

電影中有一段是禮拜的時候奧薩瑪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對於從小就是信徒的人來說這很不可思議,不過仔細想想就會明白,想必是因為男人和女人禮拜的動作不同。又,女人根本不可能被教授『男人該學的』,不只是指儀式,還有知識與武力(最粗淺的例子便是知道怎麼打架),一切陽剛的用以反抗的能力。

最後奧薩瑪還是被發現了,因為月經來潮成為致命性的證據。與氣質和體型這些表面特徵只是引人懷疑不同,生理現象完全無從辯解。

她被人粗暴地套上面紗,在屈辱中落入牢獄。電影裡的這一段,奧薩瑪從鐵欄杆望出去,看到的是男裝的自己,在快活的跳繩。然而現實中她已經再度被囚禁,被推回『女人應該在的那一邊』。

奧薩瑪的母親和祖母知道孩子不可能回來了嗎,之後這一戶人家要怎麼辦?電影沒有告訴我們。奧薩瑪在眾人面前接受審判。法官最終決定赦免這個假扮男人的孤女,解決方案是――把才十二歲的她嫁給一個老頭。與其說難過不如說令我感到憎恨,當我聽到男人們歡呼:「感謝神,正義得到聲張」的時候。

最諷刺的是,奧薩瑪在電影尾聲終於得到了一次選擇機會。

新婚之夜,奧薩瑪的丈夫問她:用來把她關在房間裡的鎖,她比較喜歡哪一把?
***
後記:
我去檢索塔利班倒台後的發展時,得知許多女性都已經回到了工作崗位,欣慰之餘,卻發現遺毒仍在。因為男性已經習慣了貶抑女性,不歡迎女人回來和他們競爭。以警界為例,便發生過數起女警被人刺殺的慘案。而即使議員有女性席位保障,大半議員仍是男性,甚至還有議員是軍閥。

老師今天在課堂上做了個補充,告訴我們,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在2001年塔利班政權衰微,同樣由阿富汗人組成的北方聯盟佔領大半阿富汗領土時,才回到母國著手拍攝的。因為塔利班禁止娛樂,很多演員不是被殺就是已經入獄,娛樂圈的人才相當匱乏,因此這部片有別於其他電影,所有的演員都是臨時找的素人。

故事,也是導演沿街訪問蒐集來的。其中一個,便是奧薩瑪女扮男裝外出工作的故事。當時導演遲遲找不到女主角的演員,最後擢選了一位貧民窟出身的小乞丐。據說是因為她的眼神,讓人感覺背後有著一段辛酸的故事。

之後有位西方記者來到阿富汗尋找當初的女主角,採訪時驚訝地發現那位少女和她的家人拿到片酬後,依舊做著乞丐。記者問,現在什麼是她最大的願望,而少女回答:如果有條金項鍊掛在脖子上,她就別無所求了。記者痛惜於她雖然得到了機會,卻沒能把握人生的另一種可能,她的心願仍然離不開生存需求。

但這並非她目光短淺,而是反映了阿富汗人民長年受壓迫,苦於謀生以至於在當下掙扎便耗盡全力,追求理想成為奢侈。對比幾十年前阿富汗人民自由地選擇穿著西式或傳統服裝,在街頭愉快享受假日的光景,過往的繁榮讓人唏噓不已。

曾經塔利班只是一群深愛自己的民族,想將蘇俄和軍閥勢力從國家拔除的青年,自發性加強紀律回歸伊斯蘭經典而形成的組織。這支學生軍最後會變成阿富汗的毒瘤,一開始誰都不會想到吧。在發布女性工作禁令前,阿富汗的教師是女多於男的。可以想見一口氣將所有女教師開除後,教育會受到多大的衝擊。女性不得上學,男性只能念可蘭經和做戰鬥訓練的粗暴教育。知識份子出走,娛樂也被禁止,更進一步造成了精神層面的貧瘠。

阿富汗正在康復,但要完全擺脫過去,尚有許多路要走。

arrow
arrow

    袋裝柴郡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