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食衣住行裡,住和行最具場域性。

許多時候,移動和居住不只是程序性的例行公事,
更牽引著心緒變化。


無所謂深遠的啟示,但這些駐留心頭零散的片段,
卻怎也把玩不厭。


對於屋子,我總覺得還是半舊不新的有安全感。
太新了好像還沒注入靈魂,太舊了怕遭遇靈界接觸。


但最重要的是被人們長期居住的氛圍。

一棟房子住了多年,就算哪天家中無人,
但進了家門,看見未洗的茶杯,晾曬的毛巾和堆滿屋子的雜物,
屋內彷彿還有人的餘溫。

剛上大學時頭一次離家在外租屋,現在住熟了也過得挺好,
儘管有時晚上還是會胡思亂想睡不著。

這要感謝一堆拿租屋當梗寫靈異的渾蛋...
但是明知會怕還是看了的我,大概也是哪裡不對勁。


閉上眼睛能夠知道化妝水和衣服上哪拿,抽屜裡有茶葉乾糧,
為它打掃過,因為打翻飲料發生過災難...
對我而言,算第二個家了。

***

咱是那種出國旅行第一天早上很興奮,
到了晚上就會後悔想家的麻煩人物,對飯店尤其有種莫名的恐懼感。

小學六年級畢業旅行時,也是莫名的在意床底,
還什麼都沒發生心臟就快嚇得跳到喉嚨。
(事實證明,小孩子的想像力太過豐富了)


住不熟悉的屋子會不舒服,偏偏喜歡搭乘交通工具,
我想大概真正中意的,是從一個點漂流到另一個點的感覺。
不能太久,太短又不過癮。

大概一個小時的車程,列車或者公車,
足夠放空,想些事情,一邊聽音樂靈感也會特別充沛。


其中我特別喜歡板南線通往終站永寧的地下路段。

列車快到站會放慢速度,那時可以看到一個分岔軌道。


窗外昏黃的燈光,隧道和分隔兩端的一塊水泥平臺都在朦朧晦暗的黑影裡,
卻不會讓人害怕,有種展開冒險的預感。

過了岔口,列車再度加速駛過隧道,回歸白色燈光下乾淨現代的月臺。
我想那短短的幾秒鐘裡,或許我真的曾經看見過地下的異世界。

***

曾經認為自己有一天會從這個身體永久登出,
每次確切意識到自己正活著,正在使用這個身體,都有種微妙的異樣感。

在我的認知裡,意識似乎才是本體,存在於很遙遠的地方,
而睡眠是登出的一種形式。

活人的欲望總是無窮無盡。

想看的書,想寫的東西,想畫的畫,想買的東西,想吃的食物。

登出後看到的世界,是一座龐大無比,藍色的城市,
迷宮一般亂中有序,無數個夢境拼成地圖。


意識彷佛浸在水中舒張開來,無比快意。
彷佛現實中我一直未曾真正呼吸過。

究竟我的本體是做為實體存在於那,
又或者只是在這個帳號裡,透過裂縫遙望那世界的一角?

難解的疑問。

關於靈魂的原鄉,我一無所知。

在此間我或許是個漂流客。

 

有時會莫名渴望擺脫固定的位址,急於尋找回歸的真正場所;
但經歷十九年,新宅也足以成故居。

生在這個國度,生而為人。

即便只是出租的暫時住所,也是心靈所棲的駐留地。

 

詩【一日漂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屋子 靈魂 生活
    全站熱搜

    袋裝柴郡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